环球网报道显示,菲律宾武装部队日前发布消息称,菲军拉拢美军印太司令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西菲律宾海”开展几年的第8次海上合作活动(MMCA)。
据称,3国此次演习的位置在黄岩岛附近,而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又各不相同:
其一,美国此次出兵南海,绝非临时起意。分析其动机,首要目的是撺掇菲律宾充当“马前卒”。
日本在台海方向吸引中方注意力,菲律宾则趁机在南海制造摩擦。这种“东西联动”的套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早已玩得娴熟。

其次,美国试图分散中国战略资源。若东海、南海同时告急,解放军兵力部署必然承压。更何况,中国最新航母“福建舰”已入驻南海舰队,美军无人机驻扎菲律宾,显然也有窥探中方航母动态的意图。
其二,日本的角色更值得警惕。
其不仅公开主张“出兵台海”,更与菲律宾签署《军队互访地位协定》,首次获得在菲律宾的合法驻军权,为日本军事力量南下南海铺路。
未来若台海有变,日本完全可能拉拢菲律宾共同介入。这种“借壳出兵”的算计,暴露了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重塑军事霸权的野心。
至于菲律宾,其行为堪称“忘恩负义”的典型。中方刚向其风灾援助200万美元,菲政府转头就配合美国在南海挑衅。
这种“吃饭砸锅”的逻辑,背后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投机心理——试图借外部势力攫取非法海洋权益。
而面对美日菲的联动施压,中方打出“三海联动”组合拳:钓鱼岛常态化巡航、黄海实弹射击、南海轰炸机编队巡弋,用行动划下红线。

南部战区消息称,轰炸机编队直插南海巡航,轰-6K、轰-6N等机型挂载实弹现身黄岩岛附近海域,此外,还有至少一艘055大驱在附近海域。
轰-6K作为专攻海上目标的“航母杀手”,可搭载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足以在防区外对大型舰艇实施饱和打击。
配合护航战机,一个编队就能压制中小国家的全部空军力量。
更关键的是,这是中国首次公开以战略轰炸机编队应对域外势力的“联合巡航”,跳出了“抗议—演习—再抗议”的旧循环,直接以战略级装备划定红线。
此前美菲在南海的联合巡航多以巡逻机、护卫舰为主,而轰-6的现身,意味着中国已将应对等级升至“区域拒止”层面。
用网民的话说:“以前是甩鞭子警告,现在直接亮出了猎枪” ,背后信号再明确不过:谁想在中国家门口生事,就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抗打击能力。

在钓鱼岛,中国海警已实现年均350天以上的常态化管控;黄海海域3天实弹射击则精准呼应美日菲演习时段。
这一系列动作,既是对南海议题的回应,亦是对日本右翼的“认知破障”——用实力打破其“中方仅口头抗议”的幻想。
需要警惕的是,美日菲联盟的强化,正将西太平洋推向“阵营对抗”边缘。
未来局势有三个关键变量:
其一,美国的战略耐心:美军无人机部署仅是试探,若后续派出航母编队挑衅,那南海可能迎来紧张对峙。
其二,菲律宾的投机成本:菲国内反美情绪未消,若美军长期驻扎引发民众反弹,小马科斯政府可能被迫调整策略。中方持续的经济合作与军事威慑“双线施压”,将放大其决策矛盾。
其三,日本的战略冒险:高市早苗若继续推动“台海军事化”,还要插手南海的话,中国或将援引《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联合其他战胜国对日实施先发制人打击。
日方能否承受同时与中俄朝交恶的代价?

此外,解放军已着手研究打击日本本土的战术预案,而非仅局限于台海反介入。中国通过持续抵近演习、经济反制与外交孤立,正逐步压缩日本的冒险空间。
对中国而言,破局关键在于“打疼跳得最欢的”。
菲律宾军力薄弱,轰-6巡航已让其如坐针毡;日本若越过红线,东海油气田开发、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等问题均可作为反制筹码;美国若亲自下场,福建舰的航母战斗群与火箭军的“东风快递”早已严阵以待。
这场南海对峙,表面是舰机交锋,实则是大国战略定力的较量。
中方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为原则,通过体系化反制将压力回馈至挑衅者。

正如专家所言:无论外部环境、海上天气状况怎么样,都不影响中国维权意志和决心。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然传递:中国不再容忍任何势力在核心利益上试探底线。
当美日菲试图用“冷战式同盟”围堵中国时,中方的轰炸机编队用航迹告诉世界:亚太的主导权,从来不是几架无人机或一纸协议就能撼动的。而那句古老的战略智慧依然适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