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3日
- 星期四
一、70万大军背后的长期战略普京最近在新奥加廖沃官邸的一场会议上透露,俄军在乌克兰前线的总兵力已超过70万。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俄乌冲突已成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地面军事行动,更透露出莫斯科的长期战略意图。
长期以来,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攻击集中在军事基地、弹药库等传统目标。然而,成果虽有,却无法真正动摇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核心。直到最近,乌克兰才意识到,俄罗斯的真正命门其实在于其能源体系,尤其是战略性炼油厂。这不仅是因为这些设施管控着俄军的燃料供应,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来源。
长期以来,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攻击集中在军事基地、弹药库等传统目标。然而,成果虽有,却无法真正动摇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核心。直到最近,乌克兰才意识到,俄罗斯的真正命门其实在于其能源体系,尤其是战略性炼油厂。这不仅是因为这些设施管控着俄军的燃料供应,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来源。
据环球网报道,滞留中东足足3个月的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最近被观测到正在波斯湾海域活动,逼近了伊朗家门口的霍尔木兹海峡。结合美军在上次轰炸行动中,伊朗的核设施似乎并未如特朗普所说那样,被“完全炸毁”,以及最近美以对中东局势逐渐失去控制的情况,让人很难不怀疑,这是否会让美国“铤而走险”,再次挑起一次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然而,在这场战争的阴影之下,一桩愈演愈烈的人质危机悄然浮出水面。哈马斯公开了49名被关押的以色列人质的照片及编号,面对这样的威胁,他们发出了冷酷的警告:“若以色列继续进攻,这些人质将永远消失”。这是一场人质与战争的博弈,而胜负不仅在于军事力量,更在于人心与道德的较量。
事情发生在2025年9月12日,当时波兰政府以“俄白联合军演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单方面宣布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铁路口岸,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中欧班列。这一举动导致约300列满载高附加值货物的列车滞留,涉及的贸易额高达250亿欧元,让欧洲的供应链瞬间告急。
根据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在2025年9月22日,以色列国防军称其空袭的“目标”是一名被认为是真主党武装的摩托车驾驶员。然而,这场轰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却让人瞠目结舌:除了目标之外,还有无辜的平民与之同归于尽。以色列方面对此表示遗憾,并承诺会对事件进行审查。这种说辞在每次冲突后几乎都是雷同的回应,但究竟有多少人的生命可以用这种“审查”来弥补呢?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